如果有一天你醒來,發現這不是你想要的人生,該怎麼辦?
- Dr Tiffany Leung
- 6月14日
- 讀畢需時 5 分鐘
已更新:6月15日
——這是給那些正在經歷中年人最深刻的領悟、情感轉折點的人,以及如何透過治療幫助您停止等待,開始過上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的文章。

引言:
某一天你醒來,似乎一切都沒有問題,但你內心感到不妥。你環顧自己的生活——例行公事、角色、關係,然後你疑惑:
「這(人生)真的是我想要的嗎?」
這一刻可能令人不安,但這並不是失敗的跡象。這通常是我們人生 某種深刻有意義的開始。
在我的工作中,我遇到許多有類似經歷的來訪者。無論他們是三十多歲、四十多歲、五十多歲,還是更年長,他們都帶著內心的疑問來到這裡:
我是否只是在機械地過日子嗎?
為什麼我對自己的生活感到疏離?
改變是不是太晚了?
人生卡住怎麼辦?
雖然這些時刻通常不太舒服,但它們充滿心理洞察力。它們預示著成長的準備,而不是崩潰。
對某些人來說,特別是那些來自移民或高期望成長背景的人,這種反省可能會帶來額外的壓力。
這尤其適用於你成長過程中被視作「負責任的人」——也許是長女、第一代成功案例,或是家庭中的情感看護者。
懷疑自己的道路可能感覺像是背叛,但這也可以是自我回歸的行為。
問題不僅僅是 「這是我想要的生活嗎?」還有 「我可不可以想要一些與對我期望不同的東西?」
在這篇文章中,我將探討:
為什麼這些疑問對發展具有意義
這些領悟背後的心理主題
治療如何支持您將反思轉變為改變
當你感到生活停滯和情感轉折點時該怎麼辦?
鈴聲響起,邀請你退一步嗎?

在法國喜劇《Bref》中,一個男人到了四十歲,突然被一個問題壓倒:我到底在我的生活中做了什麼?
這本來是幽默的喜劇,但對許多人來說,這片刻反映了我們真實的內在轉變。這類時刻可以由生日、轉變、倦怠,或僅僅是一個安靜的晚上在家中引發。
這些並不是崩潰。它們是心理的門檻,要你暫停,重新審視。
想像我們站在一個安靜的分岔路口。 一條路通回熟悉的——安全但陳舊。 另一條路邀請你向前,朝著更真實、更有生命力的地方,即便它不確定。 這篇博客說的就是我們站在那個十字路口,並要選擇向前的路。
你得問問自己:「我真正在創造什麼樣的人生?」
在發展心理學中,Erik Erikson 描述了中年階段常出現的課題——「生產力對停滯感」(Generativity vs Stagnation)。
我們開始思考:
我正在創造什麼樣的生命遺產?
現在的我,究竟是誰?
我的外在成就是否真正反映了我的內在價值?
這些轉變並不只是哲學性的,它們是情感性的、具體可感的,往往伴隨著悲傷、釋懷與不確定感。
你可能會感到胸口有種微妙的壓力、早上起床的抗拒,或是對曾經讓你充滿熱情的事情失去喜悅感。這些並不是失敗,而是情緒的信號——在邀請你,停下來,傾聽內心。
你無法繼續等待那個你從未真正選擇的未來
我在治療室裡常聽到的一個迷思是:「未來總會變好,我只要撐下去就好。」
但如果沒有有意識的改變,那個更好的未來往往不會如期而至。
我們會不斷重複相同的循環,等待某種「終於滿足」的感覺——卻始終未能到來。
心理治療提供一個空間,讓你可以:
辨認那些已不再為你所需的事物
探索你真正想活出的價值觀
培養情緒清晰度與自我信任
練習小而持續的改變
這並不是要你立刻辭職或做出激烈改變,而是學會如何溫柔而真實地,回到你自己的內心世界。
當你覺得人生卡住怎麼辦,情緒進入轉折——你可以做些什麼?
🔗 延伸閱讀:治療中的自我成長是什麼模樣?
心理治療如何在這個人生交叉口引導你?
治療並不是給你所有的答案,而是陪伴你提出真正重要的問題:
現在的我是誰?
有什麼對我來說很重要,但我一直沒有去尊重?
如果我活得更真實,會是什麼模樣?
在我的工作中,我經常陪伴來訪者走過這樣的時刻——從迷失、模糊,走向有意識的成長。
你不需要一開始就清楚所有的答案。你只需要開始。
在心理治療中,我們可能會先從你的生活角色與價值觀出發,探索它們是否與你現在的真實狀態一致。我們也可能留意那些情緒信號——像是怨懟、麻木或渴望——並以溫和的方式一同工作。這些小而清晰的行動,能夠帶來意想不到的釋放與療癒。
有位來訪者曾經分享:
「我從沒想過,我其實可以建立一個真正適合我的人生。以前我只覺得,必須忍受那個被安排好的人生。」
這段覺察,成為她走向更貼近內心生活的起點。
延伸閱讀:人生轉變與內在成長的資源
我也撰寫過多篇關於人生轉變與治療歷程的文章,或許能為你提供一些方向與陪伴:
感到迷失或卡住,並不是一場危機——那是心理的訊號。 是你內在的聲音,在邀請你暫停、重新調整,重新出發。 心理治療,提供一個安全空間,陪你探索什麼對你真正重要。
別再等待,開始生活吧。
你並不孤單。
那個「好像哪裡不對勁」的安靜時刻,可能正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情緒轉折。
改變不需要劇烈——但它需要誠實與有意識。
心理治療能成為你轉變旅程的起點 —— 溫柔、真誠、以你的節奏進行。
如果你還沒準備好諮詢,這裡有三個小行動,你可以先從自己開始:
寫下三個你近期未曾活出的價值觀
反思:什麼讓你真正感到有生命力(而不是只是成功)?
每天對自己說一句溫柔的話
這些微小的行動,日積月累,能為更深層的改變打下基礎。
🔗 預約免費的初步諮詢(由梁博士親自提供) 🌐 了解更多:多元文化敏感度心理治療
保密聲明:
所有個案故事均經匿名處理或改編,僅用於教育與反思用途。本篇文章不構成個別化心理建議,若你需要協助,建議尋求專業心理師支持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