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青少年可能需要心理治療?
現今的青少年在一個急速變遷、數位連結的世界中成長。他們正承受各種壓力——來自社交比較、身份掙扎、
學業要求,或同時要適應兩種文化世界。這些困難未必外顯,
但在內心深處,許多青少年感到不知所措、被誤解,或是陷入停滯。
作為一位具文化敏感度的心理學家,我與青少年一同理解這些經歷,並協助他們建立實用的情緒調節與心理健康工具。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困擾主題:
情緒壓力與情緒起伏
當焦慮、憤怒或低落的情緒感覺難以掌控時。
自我認同與自尊困難
在探索「我是誰」的過程中,特別是當他們覺得自己「與眾不同」或「不夠好」時。
學業壓力與未來焦慮
來自考試、升學,或對未來方向感到迷惘與擔憂。
友誼衝突與被排擠的感覺
處理人際互動、網路比較或社交焦慮的挑戰。
被欺凌或歧視的經歷
包括種族、文化、神經多樣性或性別身份相關的壓力與創傷。
家庭衝突與溝通斷裂
當家庭關係緊張惡化、溝通困難時,容易產生隔閡與誤解。
雙文化壓力與文化認同
在兩種文化或兩代之間感到拉扯,彷彿哪裡都不完全屬於自己。
性別、性傾向與神經多樣性的探索
在一個不被催促或評價的空間,安全探索並建立更健康的自我。
失落、創傷或重大生活轉變
面對失親、分離、搬遷等重大變化時,感到難以獨自承受。

心理治療如何幫助青少年
我們的治療方式會根據青少年的年齡、情緒狀態與文化背景量身調整。
會談內容以實證為本的心理學為基礎,並結合文化與發展階段的敏感度進行調整。療程可能包括:
-
透過談話、隱喻或創意工具,安全地表達情緒
-
命名與學習理解情緒(培養情緒韌性的關鍵)
-
建立情緒調節策略
-
安全地探索自我認同
-
改善與父母、兄弟姊妹及朋輩的溝通與關係
-
以同理心面對文化或代際期望所帶來的壓力
我們會靈活運用多種實證方法(例如:認知行為治療、心理動力取向、系統觀工作 Systemic work 等),並搭配適合青少年發展階段的工具,如卡牌、情緒地圖、白板或視覺隱喻,幫助他們更容易理解及處理複雜情緒與個人經驗。
我們具文化敏感度的治療取向
作為一位擁有跨文化、家庭與青少年心理健康經驗的心理學家,我深知許多青少年常常在多重文化之間感到拉扯——特別是來自多元文化、雙語或移民家庭的孩子。
我們的會談旨在為他們提供一個空間:
.jpg)
具文化敏感度,並肯定個人身份認同
支持正在經歷雙文化生活、遭受邊緣化處境或
經歷身份認同探索的青少年。

互動並具包容性的合作
在有助於治療的情況下邀請家長參與,
同時尊重青少年的自主性與表達權。

以關係為本,並以信任為核心
優先與青少年建立安全感與信任。只有當他們真正感受到被理解與看見,治療才會發揮作用。

彈性調整,並符合發展階段的需要
根據青少年最自在的溝通方式進行調整,無論是透過
言語、繪畫、隱喻還是身體動作表達。